【俱的意思古文】在古代汉语中,“俱”是一个常见字,其含义丰富,常用于表达“一起、都、全部”等意思。本文将从“俱”的本义出发,结合古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用法及例句。
一、
“俱”在古文中多表示“共同、一起”,也可引申为“全、都”。根据不同的语境,其含义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强调的是“同时存在或共同发生”。
1. 基本含义:
“俱”本义为“一起、共同”,如“同去、共行”等。
2. 引申含义:
- 表示“全部、都”,如“俱往矣”。
- 表示“全都、一起”,如“人皆惧之,而我独不俱”。
3. 常用搭配:
- 俱往矣(都过去了)
- 俱全(齐全)
- 俱备(具备)
4. 常见出处:
在《论语》《史记》《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均有出现,常用于描述人物行为或状态。
二、表格展示
字形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常见用法 | 古文例句 | 出处 |
俱 | jù | 一起、共同 | 全部、都 | 表示共同行为或整体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沁园春·雪》 |
俱 | jù | 一起、共同 | 都、全 | 表示全部存在 | 人皆惧之,而我独不俱 | 《庄子》 |
俱 | jù | 一起、共同 | 一起、共同 | 描述共同行动 | 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 | 《诗经·秦风·无衣》 |
俱 | jù | 一起、共同 | 全部、都 | 表示全部参与 | 诸将皆贺,赵奢独不俱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俱 | jù | 一起、共同 | 都、全 | 表示全面涵盖 | 真知灼见,非止一端,而能俱得 | 《资治通鉴》 |
三、结语
“俱”在古文中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字词,既可用于描述人物行为的共同性,也可用于表达事物的完整性。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古文内容。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对比,可以更直观地掌握“俱”的多种用法及其在古文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