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的意思是什么】“虫豸”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卑微、低贱或令人厌恶的人或事物。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语境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虫豸 |
拼音 | chóng zhì |
词性 | 名词(也可作动词) |
基本含义 | 1. 泛指昆虫类的小动物 2. 引申为卑微、低贱之人 3. 贬义,指行为恶劣、令人讨厌的人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讽刺语境、贬义表达 |
近义词 | 庸人、蝼蚁、小人、卑鄙者 |
反义词 | 英雄、伟人、君子、贤者 |
二、详细解释
“虫豸”原意是指各种小昆虫,如蚂蚁、蚊子等,这类生物体型小、数量多,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轻视。因此,在引申义上,“虫豸”常用来比喻那些地位低下、能力有限、行为不端的人。
在古代文学中,“虫豸”也常被用来讽刺权贵阶层中的无能之辈,或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蔑称。例如,《红楼梦》中曾用“虫豸”来形容一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虫豸”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一种自谦的说法,比如“我不过是个虫豸”,表示自己身份卑微、无足轻重。
三、使用示例
1. 贬义用法:
- 他这个人简直是个虫豸,见利忘义,毫无廉耻。
- 这些贪官污吏,不过是国家的虫豸罢了。
2. 自谦用法:
- 我不过是这世上的一只虫豸,不敢妄谈大志。
四、总结
“虫豸”一词虽源于自然界的昆虫,但在汉语中已演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卑微、低贱或令人憎恶的人或行为。其使用需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冒犯。在日常交流中,建议选择更为温和、礼貌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