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什么意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整体遭到毁灭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保全。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大难临头,人人自危”的道理。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孔融传》 |
字面意思 | “覆巢”指鸟巢被倾覆,“完卵”指完整的蛋。巢被毁,蛋自然无法保存。 |
比喻意义 | 在整体遭遇灾难或崩溃时,个体也难以幸免。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集体遭遇不幸时,个人也无法独善其身的情况。 |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讲述的是孔融因直言不讳而遭人陷害,最终被曹操所杀的故事。当时有人劝他避祸,他却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意思是:如果整个家族(或群体)都被毁灭了,自己又怎能独自保全?
后来,这个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表达一种无奈和现实的处境。
三、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政治 | 某个政权垮台后,官员们纷纷落马,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企业 | 公司破产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受到影响,体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家庭 | 家族遭遇变故,成员之间互相牵连,也常用此语形容。 |
四、总结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集体危机时,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体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历史、政治还是现实生活之中,这句话都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原创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