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是什么意思】一、说明
“鞭辟入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或评论事物时非常深入、透彻,能够直击核心,不流于表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原意是指鞭打身体,直达皮肉,后来引申为分析问题深刻、切中要害。
在现代语境中,“鞭辟入里”多用于评价他人的言论、文章或行为,表示其观点犀利、分析到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洞察力。它强调的是深度与精准,而不是泛泛而谈。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鞭辟入里 |
拼音 | biān bì rù lǐ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鞭辟入里,理有必至。” |
释义 | 形容分析问题非常深入、透彻,能直击核心,不流于表面。 |
用法 | 多用于评论、分析、写作等场合,表示观点深刻、切中要害。 |
近义词 | 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隔靴搔痒 |
示例 | 他的演讲鞭辟入里,让听众对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使用“鞭辟入里”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尤其是在需要强调分析深度或观点犀利时。但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生硬或不自然。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鞭辟入里”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帮助我们在表达中更加准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