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第5段特殊句式】《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秦朝兴衰为线索,分析其成败原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第五段是全文的高潮部分,主要总结秦亡的原因,并指出六国之失与秦之过,语言精炼,修辞丰富。
在第五段中,作者运用了多种特殊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逻辑性。这些特殊句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也使观点更加鲜明、论证更加严密。
一、
第五段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
- 判断句:用于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被动句:通过“被”“于”等词表达动作的承受者,如“子孙视之不甚惜,弃之地,不如以予人”。
- 宾语前置: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何以异?”
- 定语后置:修饰成分放在中心词之后,如“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放在动词之后,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虽非本段,但类似结构存在)。
-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无以”为否定结构。
这些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古文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二、表格展示
句式类型 | 示例句子 | 说明 |
判断句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用“也”表示判断,强调因果关系。 |
被动句 | “子孙视之不甚惜,弃之地,不如以予人。” | 虽未直接使用“被”,但隐含被动意义。 |
宾语前置 | “何以异?” |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
定语后置 |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九国之师”为定语后置结构。 |
状语后置 |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而不敢进”为状语后置。 |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无以”为否定结构中的宾语前置。 |
三、结语
通过对《过秦论》第五段中特殊句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贾谊在写作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表达效果和逻辑的严密性。他灵活运用各种句式,使得文章既有气势又具说服力,充分展现了古文的语言魅力。学习这些特殊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提升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