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竖心旁的字都有那些】在汉字中,带有“竖心旁”(即“忄”)的字通常与心理、情感、内心活动等有关。这类字多用于表达人的内心状态、情绪变化或精神层面的内容。虽然“竖心旁”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被简化为“心字底”,但在一些古体字或特定场合中,“忄”仍然保留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竖心旁”的字,按其常见程度进行分类整理:
一、常见带“忄”的汉字
序号 |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1 | 心 | xīn | 人体器官,也指内心、思想 |
2 | 思 | sī | 考虑、思考 |
3 | 念 | niàn | 想念、怀念 |
4 | 忘 | wàng | 忘记 |
5 | 忧 | yōu | 担忧、忧虑 |
6 | 快 | kuài | 高兴、迅速 |
7 | 心 | xīn | 同上 |
8 | 志 | zhì | 志向、意志 |
9 | 忆 | yì | 记忆 |
10 | 怨 | yuàn | 抱怨、怨恨 |
二、较不常见的带“忄”的字
序号 |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11 | 忑 | tè | 惊惧不安 |
12 | 忒 | tè | 偏颇、过分 |
13 | 忽 | hū | 忽然、疏忽 |
14 | 忿 | fèn | 愤怒 |
15 | 忖 | cǔn | 思量、揣度 |
16 | 忤 | wǔ | 违逆、违背 |
17 | 忷 | lì | 精神恍惚 |
18 | 忸 | niǔ | 羞愧、不安 |
19 | 忸 | niǔ | 同上 |
20 | 忮 | zhì | 心地不正 |
三、小结
带“忄”的字多用于表达人的情感、心理状态或内在情绪,是汉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偏旁部首。在日常使用中,大多数“忄”字已经演变为“心”字旁,如“思”、“念”、“忘”等。但在一些文言文或书法作品中,“忄”仍保留其原始形态。
如果你对某个字的具体用法或出处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或相关古籍资料,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
带“忄”的字大多与心理、情感相关,常见的有“心、思、念、忘、忧、快”等;而较为生僻的则包括“忑、忒、忿、忖”等。了解这些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形规律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