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用科头跣足造句子

2025-11-01 18:32:33

问题描述:

用科头跣足造句子,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1 18:32:33

用科头跣足造句子】“科头跣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不戴帽子、赤脚行走,形容人生活简朴、不拘小节或处境艰难。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语常被用来描述一种随意、不讲排场的生活态度,或是表达一种落魄、潦倒的境遇。

下面是对“科头跣足”这一成语的总结,并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展示。

一、成语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科头跣足
拼音 kē tóu xiǎn zú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其民皆科头跣足,衣不蔽体。”
含义 原指不戴帽子、赤脚走路,现多形容生活简朴、不拘小节或处境艰难。
使用场景 描述人物形象、生活状态或社会环境。
近义词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落魄潦倒
反义词 衣冠楚楚、光鲜亮丽、富丽堂皇

二、用“科头跣足”造句示例

句子 解释
他虽然科头跣足,但精神矍铄,谈吐不凡。 形容他虽外表朴素,但气质出众。
在那个年代,许多农民都是科头跣足,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 描绘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与朴实。
尽管他科头跣足,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 表达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那个画家常常科头跣足地走在街头,只为寻找创作灵感。 展现艺术家不拘形式、追求艺术的精神。
看到他科头跣足地出现在宴会上,大家都感到惊讶。 对比他的身份与外貌,突出反差感。

三、使用建议

“科头跣足”虽为古语,但在现代写作中仍可灵活运用,尤其适合描写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或社会风貌。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的搭配,避免生硬堆砌。若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题材,更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科头跣足”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该成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章的深度与表现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