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是成语吗】“择善而从”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被用于表达在选择事物时应以善良、正确的事物为标准,并加以采纳。那么,“择善而从”是否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是否为成语 | 是 |
| 出处 | 《论语·述而》 |
| 含义 | 选择好的人或事并加以效法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鼓励人们学习优秀的人或做法 |
| 语法结构 | 动宾+动宾结构 |
| 成语性质 | 古典成语 |
二、详细分析
“择善而从”最早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后人将“择其善者而从之”简化为“择善而从”,作为一句独立的表达方式使用。因此,“择善而从”不仅符合成语的定义,还具有明确的出处和固定的含义。
虽然“择善而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如“见贤思齐”那样常见,但它仍然是一个标准的成语,广泛应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
三、与其他类似表达对比
| 表达 | 类型 | 含义 | 是否为成语 |
| 择善而从 | 成语 | 选择好的人或事并加以效法 | ✅ |
| 见贤思齐 | 成语 | 看到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 ✅ |
| 学以致用 | 短语 | 学习是为了应用 | ❌ |
| 与时俱进 | 短语 | 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 | ❌ |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择善而从”确实是一个成语,源自《论语》,意思是指选择好的东西去学习或效仿。它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在教育、文化等正式语境中。了解它的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