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肽制剂有望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伴有多种症状,如幻觉、认知能力受损、言语或行为混乱。由于化学神经递质失衡,该病与神经传递异常有关。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策略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这种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并且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由于血脑屏障(BBB)是细胞的保护屏障,严格控制离子和分子进入大脑的运动,因此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通常不够充分。
为了克服 BBB 的障碍并促进治疗药物进入脑组织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探索了使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1(LRP1)的受体介导的转胞吞作用(RMT)的适用性。
这项研究由日本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JAIST) 副教授 Eijiro Miyako 领导的团队进行,团队成员包括广岛大学的 Yukio Ago 教授、大阪大学的 Shinsaku Nakagawa 教授、筑波大学的 Takatsugu Hirokawa 教授以及 Ichimaru Pharcos 有限公司的高级首席科学家 Kotaro Sakamoto 博士。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ACSAu期刊上。
研究人员受到先前研究的启发,这些研究显示了血管活性肠肽受体 2 (VIPR2)基因重复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自己发现的一种新型肽 KS-133。新型肽 KS-133 对 VIPR2 具有选择性拮抗活性,从而导致其下调。然而,KS-133 的主要限制是其对 BBB 的渗透性较差。
为了促进KS-133有效转运至脑部,他们开发了一种脑靶向肽KS-487,该肽可以特异性结合LRP1并影响RMT。最后,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DDS),其中KS-133肽与KS-487靶向肽一起封装,并研究其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
通过 DDS 给药肽制剂可使药物在小鼠大脑中有效分布。通过药代动力学分析评估的药物释放曲线证实了脑靶向肽在将 KS-133 转运到大脑中的作用。此外,还评估了 DDS 在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小鼠中的疗效,该小鼠因 VIPR2 激活度升高而患病。用 KS-133/KS-487 纳米颗粒治疗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测试中表现出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这可能归因于 VIPR2 的抑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