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古语,意思是:当有德有才的人在位时,国家的政策就能得到推行和实施;而当这个人去世后,政策也随之废止或无法继续执行。这句话强调了人才在政治运作中的关键作用。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原文 |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
背景 | 孟子通过此句话说明贤能之士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合适的人才,即使有好的政策也无法有效执行。 |
二、字面解释
- 人存:有人在(指贤能之人)。
- 政举:政策得以施行。
- 人亡:人不在了(指贤能之人去世)。
- 政息:政策停止或被废弃。
整体意思是:只要有贤能之人存在,政策就能顺利推行;一旦此人去世,政策就难以维持下去。
三、引申含义
项目 | 内容 |
人才的重要性 | 强调贤能之士对国家治理的核心作用。 |
政策依赖性 | 政策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和品德。 |
历史借鉴 |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因贤臣去世而国势衰落,印证了这一观点。 |
四、现实意义
1. 领导力决定执行力
无论制度多么完善,如果没有合适的领导者去执行,政策就会流于形式。
2. 制度与人的关系
制度需要人来落实,人也需要制度来约束,两者相辅相成。
3. 组织管理的启示
在企业或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变动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运作和发展。
五、对比与反思
观点 | 含义 |
正面 |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鼓励选拔和培养贤能之士。 |
反面 | 若过度依赖个别人才,可能导致制度不健全,风险较大。 |
六、总结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不能只依赖制度本身,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有将制度与人才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核心要点 | 简要说明 |
含义 | 有贤能之人则政令可行,无则政令废止。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意义 | 强调人才在政治中的决定性作用。 |
现实应用 | 对组织管理、政策执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案例或现代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