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翻译及原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讽刺和宏大的结构著称。文章通过描写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劳民伤财,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并借此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以下为《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翻译,结合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 翻译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被砍光了,阿房宫才建起来。 |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掠夺百姓的财物,堆积如山;一旦无法占有,就运到这里。 |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让支撑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设房梁的椽子,比织布的妇女还多。 |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音乐声嘈杂,超过市场上的人声;让天下百姓,不敢说话却敢愤怒。 |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皇帝的心越来越骄横顽固。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陈胜吴广起义,函谷关被攻破;楚人一把火,阿房宫化为焦土! |
二、
《阿房宫赋》通过描绘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豪华与浪费,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残暴。杜牧借古讽今,指出秦朝因过度剥削百姓、滥用民力而最终走向灭亡。文章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强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内容 | 说明 |
作者 | 杜牧(唐代) |
体裁 | 赋(古代散文诗体) |
主旨 | 批判秦朝暴政,警示后人 |
写作背景 | 唐代社会动荡,杜牧借古讽今 |
修辞手法 | 比喻、夸张、排比、对比 |
代表句子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千古绝唱”,影响深远 |
四、结语
《阿房宫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历史反思之作。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与发展。通过阅读与理解这篇赋,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