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是哪一年的梗】“duang”这个词在网络上曾经一度风靡,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它最初源于一段视频,随后被网友广泛传播和二次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符号。那么,“duang”到底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
一、背景介绍
“duang”最早出现在2013年,源自一部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演员林志颖的儿子天天(林轩)在吃东西时发出了一种类似“duang”的声音,这一瞬间被网友截取并配上音效,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起初,这个声音只是作为搞笑素材被使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拟声词”,用于表达各种夸张或幽默的效果。例如,有人用“duang”来形容汽车启动、手机震动、甚至打游戏时的技能释放等。
二、时间线梳理
| 时间 | 事件 | 说明 |
| 2013年 | “duang”首次走红 | 源自《爸爸去哪儿》中天天吃东西的声音,被网友剪辑后传播 |
| 2014年 | 网络二次创作爆发 | 网友开始用“duang”制作表情包、段子、短视频等 |
| 2015年 | 被正式纳入网络文化 | 出现大量“duang”相关的段子、歌曲、广告等 |
| 2016年后 | 渐渐淡出主流视野 | 随着新梗不断出现,“duang”热度下降 |
三、总结
“duang”作为网络上的一个经典梗,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并在之后的两年内达到顶峰。它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娱乐化、趣味化内容的追求。虽然如今“duang”已经不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它在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uang”并不是某一年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随着网络文化不断发展而逐渐流行的词汇。它的兴起与消退,正是网络潮流更迭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