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简述】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派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然而,马谡违背军令,不听王平劝告,选择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将张郃击败,导致蜀军大败,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据点。此战失败后,诸葛亮虽痛惜马谡的才华,但为严明军纪、稳定军心,最终下令将其处死。马谡临刑前痛哭流涕,诸葛亮也悲痛落泪,感叹“我与子均(马谡字)情同手足,今日不得不如此”。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简述(+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人物 | 诸葛亮、马谡、王平、张郃 |
| 时间 | 三国时期(约公元228年) |
| 地点 | 街亭(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南) |
| 背景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马谡被委以重任镇守街亭 |
| 事件经过 | 马谡不听劝告,放弃水源高地,选择山上扎营;张郃围攻,蜀军溃败 |
| 结果 | 街亭失守,蜀军撤退,马谡被诸葛亮处死 |
| 原因 | 违抗军令、轻敌冒进、战略失误 |
| 影响 | 蜀军北伐受挫,诸葛亮失去得力助手,加深对人才选拔的反思 |
| 情感表达 | 诸葛亮因情义与责任矛盾而流泪,体现其治军严谨与重情重义 |
该故事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智者与领导者的复杂心境,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用人不当”的严重后果。马谡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更是对将领责任与忠诚的深刻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