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代军事名言,常被用来强调将领在战场上的独立指挥权。这句话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常常被误解或混淆。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出发,总结其来源、含义及相关背景,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九变篇》,原文为:“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故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后世将其引申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指将领在战场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必事事请示君主。
该句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对将领自主权的重视,也反映了“因时制宜”的战略思想。在现代管理、领导力等领域,这句话也被广泛引用,用于强调现场决策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孙子兵法·九变篇》 |
原文句子 |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原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后世引申) |
出处时间 |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6世纪) |
作者 | 孙武(孙子) |
含义 | 将领在战场上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决策,不必完全听从君主命令 |
现代应用 | 强调现场决策、灵活应变、授权管理等 |
相关思想 |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将帅之权” |
常见误传 | 有人误认为出自《战国策》或《史记》 |
三、结语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为后人概括,但其核心思想源自《孙子兵法》。它不仅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体现,也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企业管理,都需在统一目标下给予执行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实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