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况于明哲乎明哲什么意思】一、
“而况于明哲乎”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原文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后世在引用时,常以“而况于明哲乎”作为引申句,表达对贤者或智者的敬重。
其中,“明哲”一词,指的是智慧通达、明理明智之人。在古代语境中,“明”意为聪明、明白,“哲”意为有智慧、通达事理的人。因此,“明哲”多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贤者。
“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对于那些明哲之人呢?言下之意是对贤者的推崇和敬仰,强调他们不仅能够改正错误,还能以智慧引导他人、成就大事。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与引申意义 |
而况 | 表示更进一步,何况 | 《左传》 | 引出对比或递进关系,增强语气 |
于 | 表示比较或对象 | 古代文言常用 | 用于引出比较的对象,如“于明哲” |
明哲 | 智慧通达、明理明智之人 | 《尚书》等典籍 | 多用于称颂贤者、智者,体现道德与智慧并重 |
乎 | 文言虚词,表疑问或感叹 | 古代文言常用 | 增强语气,表示反问或强调 |
三、结语
“而况于明哲乎”不仅是对贤者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智慧与德行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说法仍可用来表达对智者、领导者或有远见之人的敬重与认可。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进行文化学习时,更好地把握语言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