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莫赎的含义】“百身莫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极度悔恨和自责的情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即使有百种身体也无法赎回”,强调了某种错误或过失的严重性,使得当事人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弥补自己的过错。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身莫赎 |
拼音 | bǎi shēn mò shú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无良,百身莫赎。” |
含义 | 表示对自身所犯的严重错误或过失感到极度悔恨,认为即使付出再多代价也无法弥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情感强烈的场合。 |
近义词 | 万死难辞、悔不当初、罪不容诛 |
反义词 | 无足轻重、微不足道、无关痛痒 |
二、使用场景与语境
“百身莫赎”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1. 个人悔恨:如某人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事后懊悔不已。
2. 历史事件:在回顾某些重大历史悲剧时,用来形容当时的错误无法挽回。
3. 文学作品:常见于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增强人物情感的深度。
例如:“他因一时贪念害人害己,如今才明白,百身莫赎。”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个人反思 | “我犯下的错误让我百身莫赎,只能在心中默默忏悔。” |
历史评价 | “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让人百身莫赎,警醒后人珍惜和平。” |
文学描写 | “他站在悬崖边,心中满是悔意,百身莫赎的念头涌上心头。” |
四、总结
“百身莫赎”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它不仅具有语言上的美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警示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很少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面对重大失误时,它能很好地传达出内心的痛苦与自责。
通过了解“百身莫赎”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