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乘船》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文章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人在危难时刻应坚守诚信、不为利益所动的道理。本文不仅语言简洁,而且寓意深刻,是学习文言文的经典篇目之一。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以下为《乘船》的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内容和思想内涵。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要跟随他们,华歆立刻感到为难。 |
朗曰:“幸尚宽,何不后乎?” | 王朗说:“船还很宽敞,为什么不让他上船呢?” |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 华歆说:“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了他托付的请求,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
于是相与遂行。 | 于是(他们)一起继续前行。 |
二、文章解析
《乘船》虽短,但内容深刻,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1. 诚信为本:华歆在面对困难时,仍然坚持答应别人的要求,体现了“言而有信”的美德。
2. 责任意识:华歆认为既然已经答应帮助他人,就不能因为情况变化而轻易背弃承诺。
3. 做人要有原则:王朗虽然一开始同意让那人上船,但华歆的态度更显坚定,说明做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底线。
三、学习建议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乘船》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文本。它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寓意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 重点词句:如“辄难之”、“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等,都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 写作借鉴:文章结构紧凑,人物对话鲜明,适合模仿写作技巧。
- 思想启发:通过故事传达出做人要讲信用、有担当的道理,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四、结语
《乘船》虽为一篇短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反复品味。在当今社会,诚信与责任仍是人们应当坚守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更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