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拔犀擢象是什么意思】“拔犀擢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文心雕龙·风骨》:“然则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岂无仁义之言,而独以辞采为贵乎?若乃拔犀擢象,饰羽张鳞,则有不足矣。”原意是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修饰精巧,后来引申为形容文章或言辞华丽、讲究形式,但内容空洞、缺乏实质。
“拔犀擢象”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辞藻华丽,却缺乏实际内容的文章或言论。它强调的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不平衡,提醒人们在写作或表达时应注重内涵与思想的深度,而非仅追求语言的华丽。
表格说明:
| 词语 | 拔犀擢象 |
| 出处 | 《文心雕龙·风骨》 |
| 本义 | 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修饰精巧 |
| 引申义 | 批评文章或言论只重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
| 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文学批评或对语言表达的评价中 |
| 近义词 | 华而不实、辞胜于理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言简意赅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拔犀擢象”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方式。该成语提醒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应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避免陷入“拔犀擢象”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