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在医疗工作中,护士常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如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化学物质溅洒等。这些暴露可能带来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或其他健康风险。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针对护士职业暴露后的标准处理流程总结:
一、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总结
1. 立即冲洗伤口:用流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至少5分钟,如有黏膜暴露,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2. 报告与评估: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或感染控制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评估暴露风险等级。
3. 采集暴露源信息:了解暴露源患者的病史、是否为高危人群(如HIV、乙肝、丙肝携带者)。
4. 进行暴露后预防措施:
- 根据暴露类型和风险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PEP)。
- 对于HIV暴露,需在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持续服用28天。
5. 定期随访与检测:根据暴露类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如HBsAg、HCV抗体、HIV抗体等。
6. 心理支持与记录:对暴露者提供心理疏导,并详细记录整个事件过程,以备后续追踪与管理。
二、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表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1 | 立即冲洗伤口 | 使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若为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 |
2 | 报告与评估 | 向科室负责人或感染控制科报告,由专业人员评估风险等级 |
3 | 收集暴露源信息 | 了解暴露源患者是否为高危人群,是否有传染病史 |
4 | 实施预防措施 | 根据风险等级决定是否使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如PEP) |
5 | 定期随访与检测 | 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点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 |
6 | 心理支持与记录 | 提供心理支持,详细记录事件全过程 |
通过规范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护士因工作而受到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为医院建立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提供了依据。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熟悉并掌握这一流程,确保自身与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