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耻是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其中,“耻”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
一、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的是“感到羞耻”或“认为……是可耻的”。这里的“耻”是动词用法,表示“以……为耻”。因此,“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识浅的人请教当作可耻的事。
在古代,社会等级观念较强,很多人认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但孔子提倡“有教无类”,鼓励人们无论身份高低,只要愿意学习,都应该虚心请教。因此,“不耻下问”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耻”的含义 | 感到羞耻 / 认为……是可耻的(动词用法) |
成语释义 | 谦虚好学,不因向他人请教而感到羞愧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学习,不拘泥于身份差异 |
延伸意义 | 体现个人修养与求知精神,强调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
三、结语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每个人都应保持谦逊之心,勇于向他人学习,不论对方身份如何。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