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

2025-09-18 09:15:17

问题描述: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9:15:17

不见泰山成语故事出处释义】“不见泰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更大的全局或长远的后果。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多,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故事来源

“不见泰山”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不见泰山,而以为小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看不到高大的泰山,就会误以为眼前的山丘就是高山,比喻人见识浅薄,缺乏远见。

后来,“不见泰山”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缺乏远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不见泰山
拼音 bù jiàn tài shān
出处 《孟子·尽心上》
释义 比喻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或整体局势。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批评人的短视行为。
近义词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三、成语使用场景

1. 职场中:形容员工只关注短期业绩,忽视公司长期发展。

2. 投资领域:用来批评投资者只看眼前收益,忽略风险与未来趋势。

3. 教育中:指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4. 社会现象:如某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牺牲环境,属于典型的“不见泰山”行为。

四、总结

“不见泰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跳出眼前的局限,放眼长远,才能做出更加理性和有远见的决策。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不见泰山”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从中汲取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