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息相辅出自哪里】“藏息相辅”这一说法,源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经典文献《礼记·学记》。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强调学习过程中“藏”与“息”的相互配合,是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
“藏息相辅”最早见于《礼记·学记》,其中提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藏息相辅”,但其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与“藏息相辅”密切相关。
“藏”指的是积累、储存知识的过程;“息”则是指休息、调节与反思。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代教育中,“藏息相辅”被广泛应用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与心理调节等方面,强调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学记》 |
含义 | “藏”指积累知识,“息”指休息与调节,二者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率 |
原文依据 | 虽未直接提及“藏息相辅”,但《学记》中强调教学应引导而非强迫,启发思考 |
现代应用 | 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心理调节等,强调劳逸结合 |
教育意义 | 强调学习与休息的平衡,避免过度疲劳,提升学习效果 |
思想来源 | 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注重身心协调发展 |
三、结语
“藏息相辅”不仅是古代教育智慧的体现,也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