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道貌岸然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

2025-09-21 07:08:17

问题描述:

道貌岸然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07:08:17

道貌岸然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严肃,但实际上内心却很虚伪或狡猾。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但在古代则有着不同的含义。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道貌岸然”的演变过程,我们从古义和今义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对比说明。

一、古义分析

在古代,“道貌岸然”原意并非完全负面。它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原句为:“道貌岸然,似是而非。”这里的“道貌”指的是表面的道德姿态,“岸然”则是指高傲、端庄的样子。整体意思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经,但实际并非如此。

在古代语境中,这个成语更多用于描述那些装模作样的人,尤其是那些假装有道德修养、实则行为不端的人。虽然带有批评意味,但并不像现代那样强烈。

二、今义分析

现代汉语中,“道貌岸然”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正经、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心怀鬼胎、虚伪做作的人。常见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尤其在社会舆论或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

例如:“他平时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其实背地里干尽坏事。”

三、总结对比

项目 古义 今义
含义 表面正经,实则虚伪 外表正经,实则虚伪,多用于贬义
出处 《庄子·齐物论》 现代汉语常用
情感色彩 带有批评意味,但程度较轻 强烈贬义,常用于讽刺或批评
使用场景 文学、哲学讨论中 社会评论、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中
用法 较少单独使用,多用于描述人物 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

四、结语

“道貌岸然”这一成语从古至今经历了语义的演变,其核心始终围绕着“表里不一”的现象展开。尽管现代使用中已偏向贬义,但了解其古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与批判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