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的意思】“当仁不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卫灵公》中的“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推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责任或任务时,不回避、不退缩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当仁 | 面对仁德之事(即正义、责任、义务) |
不让 | 不推让、不退缩 |
整体意思:在面对应当承担的责任或正义之事时,要勇于承担,不推辞、不逃避。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有责任心、敢于担当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场合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
反义词 | 推诿塞责、避重就轻、临阵脱逃 |
四、例句展示
1. 在这次项目中,他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最困难的任务。
2. 面对突发情况,他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稳定了局面。
3. 老师鼓励学生们要当仁不让,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五、总结
“当仁不让”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倡导人们在面对责任、正义和使命时,应表现出积极、果断和勇敢的精神。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公共事务和个人成长中,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通过理解并运用“当仁不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加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