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如椽的意思是什么】“大笔如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笔雄健、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写作能力或影响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建筑中“椽子”的形象,比喻文章或言论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大笔如椽 |
拼音 | dà bǐ rú chuán |
出处 |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必有大手笔事。’” |
含义 | 形容文笔雄健有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作家、诗人或政论家的文章或言论 |
近义词 | 文采斐然、笔力遒劲、妙笔生花 |
反义词 | 词不达意、言辞苍白、文笔平庸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大笔如椽”最早出自《晋书·王珣传》。据记载,王珣梦见有人送他一根像屋椽一样粗大的笔,醒来后他说:“这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大事要发生。”后来,“大笔如椽”便用来形容那些能写出重要文章、影响历史的人物。
在后世的发展中,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文学创作和政治言论的高度评价,强调作者的文笔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力度,能够打动人心、影响社会。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学评论 | “他的文章大笔如椽,字字珠玑,令人叹服。” |
政论文章 | “这篇社论大笔如椽,直击时弊,引发广泛讨论。” |
历史评价 | “司马迁的《史记》大笔如椽,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础。” |
四、总结
“大笔如椽”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文笔的赞美,也蕴含了对思想深度和影响力的认可。它常用于文学、新闻、历史等领域,体现了一种对文字力量的尊重与推崇。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其用法,也能在写作中更精准地表达对优秀作品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