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语蛇行出处于哪里】“膝语蛇行”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恭敬、卑微地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那么,“膝语蛇行”究竟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出处
“膝语蛇行”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如下:
> “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左右内史、御史、令史、侍中、尚书,皆有重权,非独贤也。’于是乃召其父兄而问之曰:‘吾欲以兵属汝,汝能为我死乎?’其父兄皆曰:‘愿效死力。’项王曰:‘善!’乃命其子项庄入帐,与樊哙共食。于是项庄起舞,因击沛公于坐,不胜,乃留,复入帐。项王曰:‘今日之事,若无樊哙,吾几不得脱。’于是赐酒,又赐肉,又赐帛。于是樊哙拜谢,跪而泣曰:‘臣闻陛下尝与诸将约,得天下者,封万户侯;今臣虽不肖,亦愿得万户侯。’项王曰:‘诺。’于是乃赐樊哙爵为列侯,号曰‘武成君’。于是诸将皆拜,膝语蛇行,不敢仰视。”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项羽对樊哙的赏识,以及众将对项羽的恭敬态度。其中“膝语蛇行”正是描写他们跪伏在地、低声说话、像蛇一样爬行的样子。
二、含义
“膝语蛇行”字面意思是“膝盖着地说话,像蛇一样爬行”,引申为:
- 极度恭敬、卑微的态度
- 对上级或权威的极度服从
- 形容人在权力面前的屈服状态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古代臣子对君主、下属对上司的恭敬姿态,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和礼仪色彩。
三、用法举例
| 例句 | 解析 |
| 他为了讨好上司,竟然膝语蛇行,令人作呕。 | 表示他对上司极度卑微,令人反感。 |
| 在封建社会,臣子见到皇帝必须膝语蛇行,不可失礼。 | 强调古代严格的礼仪制度。 |
| 他虽然地位不高,但面对老板时依然表现得膝语蛇行。 | 描写一个人在职场中过度谦卑的表现。 |
四、总结
“膝语蛇行”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形容臣子对君主的极度恭敬。随着时代发展,该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对权力的卑微态度,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中礼仪观念的缩影。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膝语蛇行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 含义 | 极度恭敬、卑微地跪伏、低声说话、如蛇般爬行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对上级或权威的极度服从 |
| 历史背景 | 古代臣子对君主的礼仪表现 |
| 现代应用 | 形容职场或生活中过度谦卑的态度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膝语蛇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权力关系。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