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美好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它们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部分古今异义词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古词 | 古义 | 今义 | 说明 |
舍 | 舍弃 | 房屋 | “便舍船”中“舍”意为舍弃,而非房屋 |
闻 | 听说 | 鼻子嗅觉 | “村中闻有此人”中“闻”指听说,非嗅觉 |
交通 | 交错相通 | 运输和邮电事业 | “阡陌交通”中“交通”指道路交错,非现代意义的交通 |
妻子 | 妻子和儿女 | 男子的配偶 | “妻子邑人”中“妻子”指妻子和孩子,非仅指配偶 |
绝境 |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 没有出路的境地 | “遂与外人间隔”中“绝境”指与世隔绝之地,非现代意义上的绝境 |
无论 | 不要说 | 不管 | “无论魏晋”中“无论”表示“更不必说”,非现代“不管”的意思 |
仿佛 | 看得不太清楚 | 好像 | “仿佛若有光”中“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但古义更偏向模糊不清 |
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完全一样 | “俨然有若神人”中“俨然”指整齐庄重,非完全相同 |
外人 | 与桃花源无关的人 | 外国人 | “不足为外人道也”中“外人”指桃花源之外的人,非外国人 |
既 | 已经 | 既然 | “既出,得其船”中“既”表示“已经”,非“既然”的意思 |
二、结语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原意,避免因词汇含义的变化而产生误解。这些古今异义词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社会和理想的独特思考。在学习文言文时,关注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