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如深的意思解释】“讳莫如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问于史苏曰:‘……其辞多隐,是谓讳莫如深。’”原意是指对某些事情隐瞒得非常严密,不愿透露丝毫,后来引申为对某些事情故意避而不谈,或表面上装作不知道,实际上心中有数却不愿说明。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些敏感、尴尬或不愿提及的话题时,表现出极度的回避和沉默态度。它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有时也暗示说话者可能在掩盖真相或逃避责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讳莫如深 |
拼音 | huì mò rú shēn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基本含义 | 对某些事情隐瞒得很深,不愿透露 |
引申含义 | 故意回避、不表态、掩饰真实想法 |
使用场景 | 描述对敏感话题的回避、掩饰或沉默态度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负面,含贬义或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避而不谈、闪烁其词、吞吞吐吐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开诚布公、直言无讳 |
二、使用示例
1. 他对于公司内部的问题一直讳莫如深,让人摸不着头脑。
2.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始终讳莫如深,不肯透露任何细节。
3. 她对这段感情的过去讳莫如深,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人将“讳莫如深”用于形容对某事了解很深,这是错误的。该成语强调的是“隐瞒”而非“了解”。
- 语气问题:使用时需注意语境,若用于正面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或被误认为带有讽刺意味。
四、总结
“讳莫如深”是一个表达“隐瞒”与“回避”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某些不宜公开的信息时所采取的沉默或掩饰态度。理解其准确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恰当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