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什么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制度或事物,不愿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甚至明知有缺陷也不愿改进。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多用于批评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抱残 | 拥抱残破的东西 |
守缺 | 守着缺失、不足的地方 |
成语整体意思 | 固守旧有的、不完善的事物,不愿改变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汉书·刘歆传》:“其后学者,患其文繁,欲令省约,而不能也。于是诸家之学,各执所见,遂致纷争,皆抱残守缺,莫能通其大义。”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思想保守、不求进步,也可用于描述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落后现象 |
近义词 |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
反义词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环境 | 公司管理层抱着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不思改革,导致效率低下。 |
教育领域 | 有些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课改持抵触态度,抱残守缺。 |
政策制定 | 某些政策制定者只顾维护现有利益格局,缺乏创新意识,显得抱残守缺。 |
四、总结
“抱残守缺”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旧有事物的执着和对变革的抗拒。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保持开放思维、勇于创新才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抱残守缺”的心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