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呀】“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虽然年纪较大,但看起来非常有活力、精神饱满。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长辈或老年人时更为常见。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精神矍铄”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表格形式的详细说明:
一、成语解释
精神矍铄:
指人虽然年老,但精神状态很好,显得非常有生气和活力。
“矍”意为明亮、清亮;“铄”意为光辉灿烂。合起来表示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二、来源与出处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援兄子严、敦,并喜宾客,好轻侠,然性颇奢,常以车马衣裘自奉,不以家事为意。其妻问曰:‘君之兄弟,皆有令名,而汝独无闻,何也?’援曰:‘吾少好游侠,每言欲以身许国,今虽老矣,犹能精神矍铄。’”
这句话中,马援虽然年迈,但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精神状态,后来“精神矍铄”便成为形容人精神饱满的常用词。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颓废 |
四、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老年人 | 张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走路都带风。 |
表达对人的赞赏 | 李老师虽然退休多年,但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社区活动中。 |
文学作品中 | 他虽年过古稀,却仍精神矍铄,令人敬佩。 |
五、注意事项
- “精神矍铄”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通常用于形容年长者,但也可用于形容年轻人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
- 注意不要误用于形容情绪低落或身体虚弱的人。
六、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表达精神状态良好的成语,常用来赞美年长者仍然保持活力和朝气。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传达出对生命力的尊重与欣赏。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神矍铄 |
含义 | 年老但精神饱满、有活力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老年人或特定情境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情绪低落者 |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精神矍铄”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个成语,既能提升语言的表达力,也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