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意思】“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得到某种好处后,情绪过于兴奋,以至于失去了常态,表现出过分的自满或轻浮的表现。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要保持谦逊和理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衍虽居高官,性好财色,每与人言,未尝不以利为先。其言曰:‘夫得意忘形,非吾所愿也。’” |
含义 | 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表现得过于兴奋或轻浮。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带有批评意味。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趾高气扬、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言慎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小李升职后整天炫耀,显得得意忘形,让同事感到不适。 |
学习生活 | 考试成绩优秀后,他开始到处吹嘘,显得有点得意忘形。 |
日常交流 | 朋友赢了比赛,大家为他高兴,但他却得意忘形,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得意忘形”不仅是对一个人行为的描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谦虚”与“自省”的重视。古人常说“满招损,谦受益”,强调在成功时更要保持冷静和自持。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也影响着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四、总结
“得意忘形”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时,应保持理性与谦逊,避免因一时的喜悦而失去分寸。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情绪、保持低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