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翻译资治通鉴理解

2025-09-28 12:09:18

问题描述: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翻译资治通鉴理解,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12:09:18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翻译资治通鉴理解】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其中,“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被收录在《资治通鉴》中,用以体现马援早年的志向与家境状况。

这段文字讲述了马援年轻时因家中经济困难,决定离开兄长,外出谋生,并表达了他“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远大抱负。这一情节反映了马援的志向高远、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也为他后来成为东汉名将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下是对原文的翻译及对《资治通鉴》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

二、原文翻译与《资治通鉴》理解

项目 内容
原文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欲游学于边郡。其兄怒曰:“汝年尚少,何以自立?”援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翻译 马援年轻时,因为家中经济困难,辞别兄长,打算去边郡游学。他的哥哥生气地说:“你年纪还小,怎么能够自己独立生活?”马援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平天下,哪里会只顾一个家庭呢?”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被《资治通鉴》引用)
历史背景 马援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出身寒门,但志向远大。此段记载体现了他早年不甘平庸、追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资治通鉴》中的体现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引用马援的言行,强调了个人志向与时代机遇的关系,也展现了马援作为一代名将的成长轨迹。
理解要点 - 马援虽出身贫寒,但志向宏大。
- 他不愿受困于家庭琐事,而选择追求更大的事业。
- 此事反映了东汉时期士人阶层重视功名、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三、总结与启示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马援的志向和个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方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选取这一段落,意在突出人物精神风貌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出身,更在于其志向与努力。马援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不应退缩,而应勇敢追求理想,为实现更大目标而奋斗。

如需进一步探讨《资治通鉴》中其他人物或事件,可继续提出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