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及译文】《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王羲之在墨池练字的故事,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勤奋学习精神的推崇。以下是对《墨池记》的原文、译文以及,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
> 墨池记
> 临川郡守南康刘君,尝游于江、淮之间,见其地多贤士,而尤爱其山川之秀,遂居焉。其后有学舍,曰“墨池”。或曰:“此羲之之迹也。”余闻之,因求其故。
> 曰:“晋右军王羲之,少好学,常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故曰‘墨池’。”余曰:“善哉!夫学书者,贵乎志也。羲之之书,天下称善,岂非以其志专而力勤邪?”
> 夫人之学,不患其难,而患其不专;不患其不专,而患其不勤。今夫学者,或未至其境,而先弃其业,是何异于无志者?
> 故曰:学书者,不可不知墨池之义。
二、译文
> 《墨池记》
> 临川郡的太守南康刘君,曾经游历于长江、淮河一带,看到那里有很多贤能之士,尤其喜爱那里的山水秀丽,于是便定居于此。后来建了一座学舍,名叫“墨池”。有人说:“这是王羲之留下的遗迹。”我听后,便去探询其中的原因。
> 有人解释说:“东晋的右军将军王羲之,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池中的水都被染黑了,所以叫‘墨池’。”我说:“很好啊!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志向。王羲之的书法被天下人称赞,难道不是因为他专心致志、勤奋刻苦吗?”
> 人们学习,不怕困难,只怕没有专注的心;不怕不专注,只怕不够勤奋。现在有些学者,还没达到境界,就轻易放弃学业,这和没有志向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 所以说:学习书法的人,不能不了解“墨池”的意义。
三、与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曾巩(北宋文学家) |
文体 | 散文(记叙文) |
主题 | 强调学习书法需要专心致志和勤奋努力 |
核心思想 | 学习贵在坚持,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志向和毅力 |
写作背景 | 通过王羲之练字的传说,引出对学习态度的思考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具有劝诫意味 |
主要人物 | 王羲之(书法家)、刘君(郡守) |
结构特点 | 先述事,再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
现实意义 | 鼓励后人珍惜学习机会,持之以恒 |
四、结语
《墨池记》虽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不仅讲述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更借古讽今,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志”与“勤”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至今仍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