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形神兼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人物形象或表现方式在形式与精神层面都达到高度统一和完美。它不仅强调外在形态的逼真与美观,还注重内在气质、神韵和思想内涵的表达。
以下是对“形神兼备”一词的总结性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形神兼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最早多用于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领域,后逐渐扩展到文学、表演艺术、人物描写等多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形”与“神”的结合:
- “形”:指事物的外在形态、结构、外观等具体表现;
- “神”:指事物的精神气质、内在神韵、思想情感等抽象层面。
一个“形神兼备”的作品或人物,往往能够让人既看到其外在之美,又能感受到其内在之魂,从而产生深刻的共鸣。
在现代语境中,“形神兼备”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与气质相得益彰,或一种表现手法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富有思想深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形神兼备 |
出处 | 多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如绘画、书法、雕塑等 |
含义 | 指事物的外在形态(形)与内在精神(神)达到高度统一 |
应用领域 | 艺术创作(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描写、人物塑造、表演艺术等 |
“形”的含义 | 外在形态、结构、外观、具体表现 |
“神”的含义 | 精神气质、内在神韵、思想情感、抽象内涵 |
例子 | 一幅画作不仅描绘得逼真,还能传达出画家的情感;一个演员不仅外形符合角色,还能演绎出角色的灵魂 |
现代用法 | 描述人物气质、作品质量、表现手法等 |
文化背景 | 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强调“形神合一”的审美标准 |
三、结语
“形神兼备”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高要求,也是对人物、行为乃至整体表现的一种理想状态。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内外兼修”的哲学思想,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评价艺术与人物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