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攻亲戚之所畔的出处

2025-10-06 04:01:45

问题描述:

攻亲戚之所畔的出处,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4:01:45

攻亲戚之所畔的出处】“攻亲戚之所畔”这一说法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现代人对《孟子·公孙丑下》中一段话的引申与概括。该句常被用来形容在政治或人际关系中,通过攻击对方的亲信、盟友或支持者来削弱其力量,从而达到孤立和击败对方的目的。

一、原文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如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段话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即人心所向、团结一致才是胜利的关键。虽然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攻亲戚之所畔”,但后人从孟子的思想中引申出“攻其亲、伐其党”的策略,即通过攻击对方的亲人、朋友或支持者来瓦解其势力。

二、释义与引申

“攻亲戚之所畔”可以理解为:攻击对方的亲信、盟友或支持者,以达到孤立对方、削弱其力量的目的。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政治斗争中非常常见,例如:

-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拉拢六国中的部分诸侯,孤立其他国家。

- 历史上多次政变中,往往先铲除对方的亲信势力。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出处 非直接出自古代经典,为后人对《孟子·公孙丑下》思想的引申
原文依据 《孟子·公孙丑下》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间接支持“攻亲伐党”的策略
含义 攻击对方的亲人、盟友或支持者,以削弱其势力
使用场景 政治斗争、军事战略、人际竞争等
历史例子 秦国分化六国、权臣夺权时清除异己等
现代应用 在商业竞争、职场斗争中,有时也会采用类似策略

四、结语

“攻亲戚之所畔”虽非古文原句,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的一种实用策略——通过打击对方的外围势力,达到制胜目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往往伴随着道德争议,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谨慎权衡。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