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亲戚之所畔的出处】“攻亲戚之所畔”这一说法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现代人对《孟子·公孙丑下》中一段话的引申与概括。该句常被用来形容在政治或人际关系中,通过攻击对方的亲信、盟友或支持者来削弱其力量,从而达到孤立和击败对方的目的。
一、原文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如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段话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即人心所向、团结一致才是胜利的关键。虽然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攻亲戚之所畔”,但后人从孟子的思想中引申出“攻其亲、伐其党”的策略,即通过攻击对方的亲人、朋友或支持者来瓦解其势力。
二、释义与引申
“攻亲戚之所畔”可以理解为:攻击对方的亲信、盟友或支持者,以达到孤立对方、削弱其力量的目的。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政治斗争中非常常见,例如:
-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拉拢六国中的部分诸侯,孤立其他国家。
- 历史上多次政变中,往往先铲除对方的亲信势力。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非直接出自古代经典,为后人对《孟子·公孙丑下》思想的引申 |
原文依据 | 《孟子·公孙丑下》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间接支持“攻亲伐党”的策略 |
含义 | 攻击对方的亲人、盟友或支持者,以削弱其势力 |
使用场景 | 政治斗争、军事战略、人际竞争等 |
历史例子 | 秦国分化六国、权臣夺权时清除异己等 |
现代应用 | 在商业竞争、职场斗争中,有时也会采用类似策略 |
四、结语
“攻亲戚之所畔”虽非古文原句,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的一种实用策略——通过打击对方的外围势力,达到制胜目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往往伴随着道德争议,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谨慎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