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什么意思】“惊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了一只曾经被箭射中的鸟,再次听到弓弦声就吓得飞走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就会非常害怕或紧张。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惊弓之鸟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 |
含义 | 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会特别紧张或害怕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因曾受伤害而对某些事极度敏感或恐惧 |
近义词 | 胆小怕事、草木皆兵、心有余悸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
二、出处故事简介
在《战国策》中,有一段关于“惊弓之鸟”的故事:
魏国有一位名叫更羸的射手,他与魏王一同打猎。当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更羸拉弓一箭,没有射中,但大雁却立刻掉下来死了。魏王惊讶地问:“你没有射中它,它是怎么死的?”更羸回答:“这只大雁已经受过伤,听到弓弦的声音就吓坏了,所以掉了下来。”
三、成语用法举例
场景 | 例句 |
日常生活 | 他上次被老板批评后,现在一听到电话响就紧张得手发抖,真是惊弓之鸟。 |
工作环境 | 她因为之前被同事误解,现在对任何新任务都特别谨慎,简直成了惊弓之鸟。 |
学习场景 | 这次考试失利后,他一看到试卷就心跳加速,简直是惊弓之鸟。 |
四、总结
“惊弓之鸟”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人在经历创伤后心理上的脆弱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过去的痛苦时,要努力调整心态,避免让过去的阴影影响现在的正常生活。同时,这一成语也常被用来劝慰他人,鼓励他们走出恐惧,勇敢面对未来。
通过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