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指什么意思】“千夫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被众人指责、批评或唾弃。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或引起公愤的人。
一、
“千夫指”原意是“一千个人指着骂”,后来引申为“被众人指责、批评”。它强调的是社会舆论对一个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多用于批评那些违背道德、法律或公众利益的行为。
该词常见于文学、评论、新闻报道等场合,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和警示作用。
二、表格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千夫指 |
拼音 | qiān fū zhǐ |
出处 | 出自《鲁迅全集·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基本含义 | 被众人指责、批评,形容受人唾弃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受众指责、遭人非议、众矢之的 |
反义词 | 众人称赞、广受好评 |
语境举例 | 他因贪污受贿,早已千夫指。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新闻评论、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不良行为的批判 |
三、延伸理解
“千夫指”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价,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与道德的追求。鲁迅先生在诗中用“横眉冷对千夫指”来表达自己面对社会黑暗时的坚定立场,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因此,“千夫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千夫指”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成为“千夫指”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