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middot及斯塔尔及及Georges及Stahl)】乔治·斯塔尔(Georges Stahl,1660–1734),德国化学家和医生,是燃素说的提出者。他在18世纪初对化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后来这一理论被拉瓦锡等科学家推翻,但斯塔尔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斯塔尔的理论认为,所有可燃物质都含有“燃素”(phlogiston),燃烧过程就是燃素从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他认为金属在燃烧后失去燃素,因此质量减少;而氧化物则因吸收了燃素而质量增加。这种观点在当时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但也存在明显的矛盾。
乔治·斯塔尔(Georges Stahl)简介
项目 | 内容 |
全名 | 乔治·斯塔尔(Georges Stahl) |
出生年份 | 1660年 |
去世年份 | 1734年 |
国籍 | 德国 |
职业 | 化学家、医生 |
主要贡献 | 燃素说的提出者 |
影响时期 | 18世纪初期 |
后续发展 | 被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取代 |
燃素说的核心观点
斯塔尔的燃素说试图解释燃烧、金属氧化等现象。其基本假设如下:
- 所有可燃物质都含有燃素。
- 燃烧时,燃素从物质中逸出。
- 金属在燃烧后会失去燃素,形成氧化物。
- 氧化物吸收燃素后会变得更重。
虽然这一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它无法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例如金属在燃烧后质量增加的问题。最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精确的实验推翻了燃素说,并提出了基于氧气的氧化理论。
总结
乔治·斯塔尔是18世纪早期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燃素说虽然最终被更科学的理论所取代,但在当时的科学界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促使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更准确的自然规律。斯塔尔的理论虽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他在化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