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春词》原文及翻译】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常以田园风光、民间生活为题材,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春词》便是其中一首描写春天景象和农村生活的诗作。
一、
《春词》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点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郑板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客应知故乡长。 | 春风一夜之间吹到了衡阳,游子应当知道家乡的久长。 |
湘水无情蛇似箭,洞庭有泪竹成行。 | 湘江水无情,像蛇一样迅速;洞庭湖有泪,竹林成行。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远看洞庭湖的山色碧绿,像是银盘中的一只青螺。 |
谁将玉笛吹梅落,满地残红不自怜。 | 是谁用玉笛吹落梅花?满地的残红无人怜惜。 |
三、简要分析
《春词》虽篇幅不长,但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诗中“春风”、“湘水”、“洞庭”等自然景物,构成了春天的美丽画卷,同时又隐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末句“满地残红不自怜”,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体现了郑板桥诗歌中常见的“感时伤怀”的情感色彩。
四、结语
郑板桥的《春词》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更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的作品。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代文人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