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面无人色成语典故

2025-09-04 21:59:05

问题描述:

面无人色成语典故,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21:59:05

面无人色成语典故】“面无人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惊慌或羞愧时脸色苍白,毫无血色。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一、成语释义

成语 面无人色
拼音 miàn wú rén sè
解释 形容人因害怕、惊恐、羞愧等情绪而脸色变得苍白,毫无血色。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面无人色,心如死灰。”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恐惧或羞愧时的面部表情。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面无人色”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

> “面无人色,心如死灰。”

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在极度绝望或恐惧的状态下,脸色苍白,毫无生气,仿佛灵魂出窍一般。后来,这个表达逐渐演变为成语“面无人色”,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

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直接对应这个成语,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在极端情绪下的生理反应。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使用场景 例句
描述恐惧 听到爆炸声时,他面无人色,浑身发抖。
表达羞愧 犯了大错后,她面无人色,不敢面对家人。
反映震惊 看到意外的消息,他面无人色,久久说不出话来。

四、相关成语对比

相关成语 含义 与“面无人色”的关系
面如土色 脸色像泥土一样灰暗,形容极度恐惧 与“面无人色”意思相近,但更强调颜色变化
胆战心惊 非常害怕,内心不安 强调心理状态,而非外在表现
面红耳赤 因激动或羞愧而脸红 与“面无人色”形成对比,多用于正面情绪

五、总结

“面无人色”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外在表现。它源自古代文献,虽无具体出处故事,但反映了人们对恐惧、羞愧等情绪的共通体验。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及日常交流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

通过了解“面无人色”的含义、来源、使用场景及相关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还能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