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过目成诵出自哪里

2025-09-13 09:07:59

问题描述:

过目成诵出自哪里,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09:07:59

过目成诵出自哪里】“过目成诵”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记忆力极强,只要看一遍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对于了解汉语文化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延伸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过目成诵”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其本义是指读书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能够迅速背诵下来。在古代,这种能力被视为一种天赋或修养,常用于赞美他人的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目成诵”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在日常交流和教育领域。它不仅是对记忆力的肯定,也体现了对学习效率和理解力的赞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过目成诵”常用于夸赞他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因此也可以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

二、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过目成诵
出处 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览书传,过目成诵。”
含义 形容人记忆力极强,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并背诵出来。
用法 多用于称赞他人的记忆力或学习能力,也可用于描述快速阅读的能力。
延伸意义 不仅是记忆力的体现,也象征着专注力与理解力的结合。
现代应用 广泛用于文学、教育、日常交流等领域,常见于赞美或形容高效学习者。
注意事项 实际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过目成诵”的人较少,多用于夸张或褒奖。

三、结语

“过目成诵”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记忆与学习能力的重视,也反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形象性。通过了解它的出处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古文典故,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