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下一句】“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出自《列子·汤问》。这句话讲述的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心灵相通之人的渴望。
一、原文出处与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列子·汤问》 |
原文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含义 |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彼此理解的珍贵关系,尤其是对知己的渴望。 |
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下一句是什么?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下一句是:
“伯牙绝弦谢知音。”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讲述了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因无人能懂其琴声而摔琴断弦,不再弹琴的故事。
三、下一句的来源与意义
项目 | 内容 |
来源 |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下一句 | “伯牙绝弦谢知音” |
含义 | 表示失去知音后,再无心继续追求艺术或情感表达,体现了知音难觅、情谊深厚的情感。 |
四、整体解读与延伸
“高山流水觅知音”与“伯牙绝弦谢知音”共同构成了一段关于知音的完整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真挚友情和精神共鸣的高度重视。
- “高山流水” 象征着高雅、深远的情怀;
- “觅知音” 表达了寻找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伯牙绝弦” 则是对知音逝去后的悲痛与无奈。
这一典故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引用,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形容人与人之间难得的理解与默契。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句 | 高山流水觅知音 |
下一句 | 伯牙绝弦谢知音 |
出处 | 《列子·汤问》+《警世通言》 |
含义 | 表达对知音的渴望与失去后的悲痛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对真诚友情的珍视 |
通过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下一句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知音”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