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的意思】“抱关击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守卫制度,原意是指守门人和打更人的职责。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从事低微、琐碎或辛苦的工作。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从事平凡、不起眼但又必须有人去做的工作。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关击柝 |
拼音 | bào guān jī tuò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抱关击柝,以守其国。” |
释义 | 原指守门人和打更人,后引申为从事低微、琐碎工作的人员。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基层工作人员或地位较低的人。 |
近义词 | 草根、小人物、底层劳动者 |
反义词 | 高官显贵、权势阶层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在古代,国家设立城门,由专人负责守卫,称为“抱关”;夜间则有“击柝”者巡逻,敲打木梆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这些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抱关击柝”逐渐成为一种象征,代表那些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劳动者。它不仅体现了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抱关击柝”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广泛用于形容那些从事基础岗位、不被重视但对社会运转至关重要的工作者。比如:
- 物业管理员
- 保安人员
- 清洁工
- 快递员
这些人虽然收入不高、社会地位有限,但他们构成了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
四、总结
“抱关击柝”虽源于古代,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价值,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尽职尽责,都是对社会的贡献。
结语:
“抱关击柝”的精神,是一种平凡中的坚持,是社会发展的隐形动力。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不忘尊重每一位默默付出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