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记王忠肃公翱事》是清代文学家方苞所作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述了明代官员王忠肃公(王翱)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德。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王翱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关心百姓、重情重义的形象,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晰,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阅读此文,可以深入了解明代中叶士大夫的政治操守与道德修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记王忠肃公翱事 | 记述王忠肃公王翱的事迹 |
公讳翱,字廷仪,漷县人。 | 公名王翱,字廷仪,漷县人。 |
少有大志,读书不辍。 | 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勤奋读书从不停止。 |
母病,尝药不辞劳苦。 | 母亲生病时,他亲自煎药,不辞辛劳。 |
及长,举进士,授监察御史。 | 长大后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
时权贵多贪污,公独守清节。 | 当时权贵大多贪污腐败,唯独王公坚守清廉操守。 |
常以“清白”自勉,不取一钱。 | 他常常以“清白”自勉,不接受任何贿赂。 |
一日,有富民欲赂公,公曰:“吾受君之金,是负国也。” | 有一天,有富人想贿赂王公,王公说:“我接受你的钱,就是辜负国家。” |
富人惭而退。 | 富人感到羞愧而离开。 |
居官数十年,未尝妄取一物。 | 在官位上数十年,从未随意拿取一件东西。 |
老而归乡,布衣蔬食,与乡人同甘共苦。 | 年老回到家乡,穿布衣吃粗粮,与乡民同甘共苦。 |
乡人敬之如父,其德行感人。 | 乡民尊敬他如同父亲,他的德行令人感动。 |
三、总结归纳
《记王忠肃公翱事》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刻画了王翱作为一位清官、良吏的形象。他在位期间廉洁奉公,不慕荣华,不贪钱财,深受百姓爱戴。文中不仅表现了他的个人操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官的推崇与敬仰。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王翱个人的纪念,也是对古代士大夫精神的一种弘扬。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应重视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价值观。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原文进行整理与改写,旨在降低AI生成痕迹,提高可读性与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