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通过描绘秦朝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最终灭亡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也寄托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篇文章常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学习古文的重要内容。
一、原文节选(部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二、译文节选(部分)
六国诸侯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林被砍伐殆尽,阿房宫才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的土地,遮天蔽日。从骊山向北建起,向西延伸,直达咸阳。两条河流缓缓流过,注入宫墙之中。五步一座楼,十步一座阁;走廊曲折环绕,屋檐高高翘起;每座建筑都依地势而建,结构精巧,互相呼应。层层叠叠,如蜂房般密集,数不清有多少座楼阁。长长的桥梁横跨水面,没有云怎么会有龙?空中有通道通行,没有雨怎么会有彩虹?高低错落,让人分不清东西方向。歌舞声响起,春光温暖;舞厅中舞动的衣袖,带来风雨般的寒意。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中,却有不同的气候。
三、总结与对比
以下为《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的简要对比总结:
内容 | 原文 | 译文 |
背景 | 六王毕,四海一 | 六国诸侯都灭亡了,天下统一 |
建筑规模 | 蜀山兀,阿房出 | 蜀地的山林被砍伐殆尽,阿房宫才得以建成 |
地理位置 |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从骊山向北建起,向西延伸,直达咸阳 |
水利设施 |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两条河流缓缓流过,注入宫墙之中 |
建筑特色 |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座阁 |
结构描写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长长的桥梁横跨水面,没有云怎么会有龙 |
气候变化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中,却有不同的气候 |
四、文章小结
《阿房宫赋》不仅是一篇描写建筑的散文,更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性文章。杜牧通过对阿房宫豪华壮丽的描写,揭示了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含对当时唐朝统治者的警示。文章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是学习古文和理解历史教训的重要文本。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