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鸣高的意思是什么】“肥遁鸣高”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隐退或远离尘世、追求高尚志向的行为。它结合了“肥遁”与“鸣高”两个词的含义,表达了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退隐,以保持清高和节操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成语 | 肥遁鸣高 |
拼音 | féi dùn míng gāo |
出处 | 出自《庄子·让王》:“肥遁鸣高,不仕而居。” |
释义 | 指人功成身退,隐居山林,不慕荣华,保持高洁的品格。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有志之士在事业成功后选择归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高尚。 |
近义词 | 隐逸、归隐、退隐、避世 |
反义词 | 留恋权位、贪图名利、趋炎附势 |
二、成语背景与文化内涵
“肥遁鸣高”源于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尤其是道家思想中强调的“无为而治”和“淡泊明志”。在封建社会中,许多士大夫在官场沉浮多年后,会选择退隐山林,过上简朴的生活,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
“肥遁”意为“肥”,象征富足;“遁”指退隐,合起来表示在物质富足后选择退出世俗纷争。“鸣高”则是发出高声,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一生清廉自守,最终选择肥遁鸣高,归隐山林。 |
历史评价 | 古人常以“肥遁鸣高”来形容那些功成身退的贤者。 |
个人修养 | 在职场奋斗多年后,他决定肥遁鸣高,追求内心的宁静。 |
四、总结
“肥遁鸣高”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肥遁鸣高”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