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典故】“杵臼之交”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而改变的关系。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王霸传》,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故事,体现了真正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和等级观念。
一、典故背景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王霸的人,他性格刚直,有远大志向。他与一位名叫朱晖的朋友关系非常密切。朱晖出身贫寒,但为人正直,才华横溢。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彼此尊重、信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王霸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官,处境艰难。朱晖并没有因此疏远他,反而多次探望、安慰,并帮助他渡过难关。后来,王霸重新被启用,成为朝廷重臣,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朱晖的恩情。
二、典故寓意
“杵臼之交”中的“杵”和“臼”是古代捣米用的工具,象征着平凡、朴实的生活用品。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两个人虽出身不同、地位悬殊,但依然能够建立真挚的友谊。它强调的是朋友之间的情义,而不是外在的条件。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后汉书·王霸传》 |
主要人物 | 王霸、朱晖 |
出处时间 | 东汉时期 |
成语含义 | 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而改变 |
寓意 | 真正的友谊应超越世俗偏见,重视人品与情义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美朋友之间真诚、长久的情谊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友情的重视 |
四、结语
“杵臼之交”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朋友不是因为利益而靠近,而是因为心灵的契合与相互的理解。这种友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