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端方是什么意思?】“品行端方”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端正、行为正直。这个词多用于对人品德的评价,尤其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较为常见。
下面是对“品行端方”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使用场景 |
品行 | 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 | 古代文献 | 用于评价个人的道德水平 |
端方 | 正直、端正、不偏不倚 | 《论语》等经典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
整体含义:
“品行端方”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端正、行为正直,不偏不倚,具有良好的操守和人格魅力。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端方”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后世引申为“行为端正、作风正派”。而“品行”则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品行端方”作为一个固定搭配,多见于古代文言文和现代书面语中,用以赞美他人品格高尚、为人正直。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引用:
“其人品行端方,德才兼备,堪称楷模。” —— 出自某篇古代传记。
2. 现代应用:
在评优评先、推荐干部时,常会提到某人“品行端方”,表示其为人正直、值得信赖。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德行端正 |
反义词 | 品行不端、心术不正、行为不检 |
五、总结
“品行端方”是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都表现得非常端正、正直。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反映了社会对良好人格的期待。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品行端方”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