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司空见惯”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事经常发生,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奇怪。它不仅用于描述日常现象,也常用于表达对某些不良现象的无奈或批评。
一、
“司空见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诗,原意是“司空大人看惯了这样的场面”,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事常见到让人不再感到惊讶。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描述社会现象时非常常见。
该成语结构简单,意义明确,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司空见惯 |
拼音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词性 | 形容词/动词(常作形容词) |
含义 | 指某事经常发生,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奇怪 |
出处 | 唐代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送客愁。”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况 |
近义词 |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
反义词 | 罕见、少见、出乎意料 |
例句 | 这种现象在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 |
文化背景 | 源自古代官职“司空”,后引申为常见之事,体现古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总结 |
三、延伸理解
“司空见惯”虽然字面意思是“司空大人看惯了”,但其实际含义已脱离原意,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成语。它的出现往往带有一种感慨或批评的意味,比如在面对某些不良风气时,人们常说“这种行为已是司空见惯”。
此外,在写作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司空见惯”的含义、来源及用法,帮助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文时更加准确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