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主人公介绍】“投笔从戎”是一个出自《后汉书》的历史典故,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有志青年放弃文职、投身军旅的故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也象征着一种为国效力、追求理想的高尚精神。
一、
“投笔从戎”最早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讲述的是东汉名将班超年轻时不愿只做文职小吏,而是毅然放弃书写工作,投身边疆,最终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这一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勇敢追梦、不畏艰难。
班超原本只是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吏,但他不甘于平凡,渴望建功立业。他看到当时国家边疆动荡,便决定弃文从武,奔赴西域,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帮助汉朝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稳定了西部边疆。
二、主人公介绍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班超 |
字 | 仲升 |
出生时间 | 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 |
去世时间 | 公元102年(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 |
籍贯 |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
身份 | 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探险家 |
家庭背景 | 父亲班彪是史学家,兄长班固是《汉书》作者 |
主要事迹 | 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平定西域诸国、建立西域都护府 |
历史评价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三、延伸思考
“投笔从戎”不仅是对个人志向的表达,更是对时代责任的一种回应。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安逸,更在于担当;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在关键时刻选择改变命运的人。
在今天,“投笔从戎”也被引申为一种勇于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象征。无论是职场、学业还是人生道路,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